潮新闻 执笔 何伊伲
看上去低价的旅游,背后却暗藏玄机——它真正的面目是诱导游客购物消费。
(资料图片)
6月3日,潮新闻记者暗访从杭州出发的“68元义乌一日游”,其间亲历了真实而又荒诞的一幕幕(《潮声丨卧底68元的低价旅游团:真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去义乌中途到了诸暨的所谓“石斛园”,从低价揽客到礼品陷阱,再到洗脑式推销……打着旅游幌子的购物圈套让人防不胜防。事后,潮新闻记者已将掌握的证据提交给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法人员正在展开进一步调查。
“借旅游业回暖之际,不合理低价游正在以新的形式重返市场,也将目标人群瞄准容易上当的老年人。”文旅部法治专家委员会委员、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和旅游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胡斌告诉潮新闻记者。4月,文旅部已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紧接着,全国多地开展了旅游市场整治,重点打击不合理低价游、恶意甩团等违规乱象。
不合理低价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顽疾,为何屡次打击后仍能生存?老年人,为何“前赴后继”?根治不合理低价游的关键,究竟在哪里?
(一)无证经营、行程不合法、骗取款项……不合理低价游的背后
“收到相关案件线索后,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法人员立即展开调查……”6月19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法人员告诉潮新闻记者最新的调查进展。
执法人员表示,通过运管部门查询到涉案大巴车的租赁者为个人钱某,并已对自称为“小郭”(原文中化名为小滕)、自称为徐某(原文中化名为小翁)的“导游”和钱某这三位涉案人进行了初步调查;其中的徐某“未发现其导游证记录”;目前,暂未发现报道中的“68元每人的义乌小商品一日游”是由杭州旅行社组织的证据,但对涉案人员的调查还将深入。同时还将对报道中涉及的报名点某社区、旅游目的地义乌市小商品市场、购物场所诸暨市“石斛园”进行进一步调查。
6月21日,当潮新闻记者打开微信时再次试图与“小郭”联系时,却发现已被她拉黑。回想整个暗访过程,总有几个片段盘旋在记者脑海中:
说好的去义乌,结果车子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诸暨“石斛园”;说好的购物消费,结果还要一手拿钱一手举货,为购物店“代言”;说好的想买就买,“齐老师”(化名)吹起口哨提醒大家买货;说好的送礼,张总(化名)却甩脸色“威胁”大家购物……
潮新闻记者暗访现场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齐林为潮新闻记者梳理了整个过程——
第一,涉嫌无证经营旅游业务。马齐林表示,该组团方存在没有经过任何监管部门认证的可能,无法保证旅游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二,过低的价格,以及涉嫌不合法的行程。潮新闻记者参加的低价团,报价为每人68元,团费都不够杭州义乌的往返车票。组团方坦言剩下的费用是购物店补贴的,并表示行程中有2个购物店的话,团费会更便宜。此外,记者在报名时并没有被告知前往诸暨购物的行程。
“有些旅行团可能会虚报行程,虚假宣传,或者与购物店、景区等私下协定获取不正当利益。”马齐林说,这涉嫌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为招徕、组织旅游者发布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
第三,涉嫌骗取消费者款项,或恶意降低旅游服务内容。潮新闻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一日游的行程中,车上的时间5个小时,购物的时间约3个小时,真正的游玩时间才2个小时。
马齐林表示,有些低价团可能会在行程中强制推销物品,还有一些黑心旅行社可能会缩短游玩时间等手段来压缩成本。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牟取非法暴利。
“这并非个案,是市面上大多数低价游存在的问题,违规违法行为已经渗透到旅游业的多个环节。”马齐林说,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云南、新疆、青海等地,折射出旅游业的重重乱象和多重违法。
(二)“赌团”博弈,靠“人头费”和购物回扣实现盈利
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今年一季度云南省接待游客2.8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74.25亿元,分别增长61.1%、70.4%,为2019年同期的1.4倍和1.3倍。虽然云南旅游呈现井喷式爆发,但是当地旅游市场投诉率也随之上升。
1月至5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接连发布通知,对投诉量排名靠前的旅行社实施重点监管,并对重点监管名单所列旅行社进行约谈整改,列入州市红黑榜的“黑榜”。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两批共21起涉旅典型案例。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其中不合理低价游1起,指定具体购物场所5起,诱导、胁迫购物2起,擅自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变更旅游行程3起。
有着10余年导游经验的业内人士王强(化名)向潮新闻记者透露,不合理低价游困扰云南旅游多年,这也是导致旅游市场投诉率上升的原因。“一般低价团的团费只要一两千块,但购物消费可能是团费的两三倍,遇到购买力强的可以翻N倍,不被投诉才怪。”
潮新闻记者暗访中出现的产品
不合理低价游的背后,还有“赌团”博弈。“赌游客能买多少东西,旅行社靠从购物店赚取‘人头费’和购物回扣,来填补亏空、实现盈利。”王强说,旅行社推出线路后开始推广宣传,除了他们外还有类似“蛇头”的第三方进行揽客,线路中的购物店向游客推销商品,一连串下来已经形成了盈利闭环。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旅行社热衷于组织“低报价、高回扣”的不合理低价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部分旅行社不关注产品创新,而是把更多关注点放在团费之外的更多消费,严重扭曲了旅行社的正常经营模式。而消费者抵挡不住低价团费的诱惑,或者因为一些好处而心动,由此形成了一个不易打破的恶性生态,使得不合理低价游得以顽固存在。
在王强眼中,所谓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是不合理低价游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政府,为了当地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纵容和鼓励,直到引发严重后果或者舆情后才开展彻底整治。
由此,导致一些旅行社在面对游客时肆无忌惮,屡屡曝出辱骂游客、“甩团”“转团”,甚至拳脚相加等恶性事件。
(三)“咬牙不花钱”的老年人,为何前赴后继入“坑”?
暗访中,潮新闻记者发现,参加不合理低价游的多为老年人。年过六旬的杭州人李阿姨(化名),退休后经常跟姐妹出去旅行。今年,她发现一度在疫情期间沉寂的“导游”小王(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突然活跃了起来,每天推荐各种旅游线路海报。
其中不乏不合理低价游。比如,“9.9元湖州长兴杨梅采摘一日游”“999元泰国双飞七日游”等等。这样的团,让“李阿姨们”心动不已。“这么便宜就能出去玩,蛮好嘛。”“我们一把年纪又不会做攻略,这样玩一下多方便!”“都是跟朋友一起去的,大家有话聊,互相也有个照应。”……
得老人“心”者占商机。在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看来,不少老年人退休后经济来源减少,普遍对价格比较敏感。同时,缺少亲友陪伴的老年人渴望社会交往,容易产生情感依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不合理低价游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老年人的这种需求。
“满载而归”的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大多结伴而行,还与导游保持长期良好的关系。大家通过微信以及微信群联系,老年人除了获取旅游资讯,还经常能收获“关心”。
这份“关心”,还可以从购物店的“讲师”那里感受到。他们往往抓住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对老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在一句句玩笑话和家常话中,老年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那么,老年人难道感受不到低价团的不合理吗?不少老年人跟潮新闻记者道出了他们的小九九:“不买又不会怎么样,不会被洗脑的,顶多受个气,大不了少买点。”“只要团里有人买就没事,又不要人人买的咯。”……
王强表示,老年人中有自认为法律意识强的,抱着“咬牙不花钱”的理念参加低价团。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旅行社早早地把这些心理摸透了,老年人往往经不住天花乱坠的诱导而打开腰包。
何文炯特别指出,部分老年人对某些商品的价值缺乏判断能力,因而可能购买了性价比较低的物品,甚至是上当受骗。事后向旅行社投诉时,往往会因为合同里没有相关行程细节等原因,甚至因为没有签订合同,陷入维权不易的窘境。这就需要子女、亲友经常提醒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提供更多的陪伴。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法人员也提醒广大老年朋友:一是切勿参加无证旅行社或个人组织的旅游活动,如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维权将存在困难。二是参加旅游团要找正规旅行社(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签订旅游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为旅游活动提供保障。三是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不合理低价游的背后往往伴随购物时间长、强迫购物的发生,观光变成了购物,开心变成了闹心,旅游幸福感直线下降。
(四)不合理低价游怎么破?现行法律法规力度不够
今年是首部旅游法颁布施行十周年,其后已历经2次修正。一业内人士忍不住对潮新闻记者感慨,十年过去了,旅游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合理低价游,但各种变相或打擦边球的违规操作仍屡禁不止,似乎难以跟上业态发展的实际需求。眼下,旅游业复苏,不合理低价游卷土重来,甚至愈演愈烈。
“要及时修法、加大对不合理低价游惩处力度。”马齐林直言,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旅行社和导游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但是力度不够,给操作不合理低价游业务提供了空间。同时,对不合理低价游的处罚上主要以罚款为主,情况严重的仅是吊销旅行社的营业许可证,而不少旅行社怀有换个“马甲”再赚钱的心态,缺乏刑事处罚措施,难以形成威慑力。
监管,不能止于旅行社。马齐林认为,在不合理低价游的整个利益链条中,真正的操盘手是购物店等项目的经营者,而旅行社经营者以及导游领队等等只是链条中的组织者。
胡斌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要从购物店源头上进行监管。从市场角度来看,对于渴望低成本出游的消费者来说,低价团需求量很大。然而,以拿购物回扣为目的组团,这一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低价团还会涉及跨市跨省范围等各种情形,而执法部门边界有限、力量欠缺,就会面临“回扣能不能查实”等认定难题。
鉴于此,胡斌建议,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应考虑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在设定罚则时将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纳入进来。
如何让不合理低价游真正退出市场?胡斌表示,只要团队旅游的价格不低于出游成本,且没有强迫消费、没有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商业贿赂,有市场主体愿意以低价组织旅游活动,消费者也认同,就应当对此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给予认同,无需干涉。
“对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对市场性行为,给予尊重。不合理低价游终究会退出市场。”胡斌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